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2025年4月11日,是唐山一职专青年教师赴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挂职学习的第四天。教师们继续深入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的教学一线,聚焦产教融合与信息化教学两大主题展开学习。
朱松辰老师
今日早晨,朱松辰老师与两名新能源汽修专业的唐山学生就发现的问题与班主任进行沟通。通过“倾听—共情—引导”的交流方式,学生认识到错误,同时给予情感关怀,体现职教管理“严管与厚爱并重”的育人理念。
上午,赴中共特支南口教育基地,为退休老干部讲解南口工人运动等红色历史。学生们以扎实的史料功底和生动表达赢得老干部点赞:“红色基因要代代传承!”此次活动展现了职教学子德技并修的风采,更通过“沉浸式”思政实践,实现了代际双向赋能,让红色教育润心无声。
李雅慧老师
今天上午,李雅慧老师参与宣传照片讨论会议,李晨主任与刘玉老师对细节的严谨把控,展现了"以学生视角为核心"的专业态度。随后旁听王溢老师的历史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这节课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以"胡椒"为线索串联千年航路,通过动态地图、AI人物对话等信息化手段,让历史"活"起来。这种"生活化导入-可视化呈现-价值观渗透"的教学设计,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实现思政教育的无痕融合。
优秀的教学既需要严谨的专业态度,也需要创新的教学设计。要以细节提升品质,以技术激活课堂,以跨学科拓展思维,让课堂既有文化深度,又有时代温度。
左慧敏老师
今天上午左慧敏老师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的王喜芬老师的指导下,对高中数学B版选择性必修二的组合与组合数的内容进行了备课、写教案,为下周一授课提前做准备。
通过本次备课,左慧敏老师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学需要精准把握概念本质。好的教学设计既要遵循认知规律,又要灵活创新,让核心素养在真实问题解决中落地生根,真正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沈杨老师
今天上午,沈杨老师在罗文老师的指导下,系统掌握了操场数字音乐控制台的操作技巧,从分区音量调节到课程表定时播放,智能化设计展现了现代体育管理的精细化。随后观摩于子洺老师的50米测试课,深刻感受到体育教学的专业性——动态拉伸游戏激活状态,口诀"摆臂快、蹬地狠"强化动作要领,电子计时与即时纠错体现教学严谨。
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更体现出体育课不仅是体能训练场,更是培养抗挫力与团队精神的成长课堂,也证了科技与人文在体育教育中的完美融合。
杨天予老师
今日上午,杨天予老师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观摩了王溢老师的历史推优课《新航路的开辟》。本节课作为一节新授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一颗花椒的自述"为主线,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体现了"有趣、有知识、有成就"的"三由课堂"理念。整节课设计新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参与积极,知识传授扎实,在分组策略和时间把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这次观摩让杨老师深刻认识到,一节好的课应该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注重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高效课堂。
刘青阳老师
今日上午,刘青阳老师深度参与昌职教育教学全流程,深刻感受改革活力。从学习清单复盘校准三大研究方向,到课间操"规范体操+创意啦啦操"的巧妙设计,再到历史课《新航路开辟》AR技术赋能教学,处处体现职教创新智慧,生动诠释了"技术赋能、思政融合"的教学新范式。课间操融入校徽造型等文化符号的创新实践,更展现了昌职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匠心独运,为职教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
这一系列体验不仅丰富了刘老师的教学理念,更为他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张王琳老师
今天张王琳老师走进昌职数据库机房课堂,见证了四节连排课的精彩教学。教师首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拓展延伸"展现专业功底,印证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的教学真谛。第二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巡回指导"模式,教师敏锐捕捉共性问题并及时点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创新性的"加分激励"机制:优秀作业展示、随机进度抽查等策略,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确保了课堂效率。
这堂机房课生动诠释了"讲-练-评"一体化的职教课堂魅力,为我今后优化PS实训教学提供了宝贵借鉴。
陈蕾老师
今天,陈蕾老师旁听了王钰坤老师的《数据库技术应用》,该课程展现了任务驱动教学的典范。课程采用"作业点评-录屏辅助-代码承启"的连贯设计,形成完整教学闭环。教师创新运用"提问激活旧知→演示重点难点→自主实操练习→即时反馈指导"的四步教学法,配合加分激励和随机抽查机制,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尤为突出的是将统计理论与数据库工具深度融合,在"建表-查表"任务中同步培养实操能力与数据思维。
通过观摩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陈蕾老师深刻体会到任务驱动与"做中学"理念的高效性,录屏辅助和分层指导策略,为信息化课程实施提供了优秀范例。
焦芳宁老师
今日,焦芳宁老师旁听的历史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以拟人化的"胡椒"为线索,通过AI技术让香料"亲口"讲述航海动因,配合动态地图和航海家虚拟航线操作,将抽象历史具象化呈现。当达伽马通过AI"现身"讲述航行艰辛,当胡椒独白"真正的荣耀属于直面风暴的人",历史不再是课本文字,而成为融合科技、思政与职业精神的沉浸式体验。这堂课生动诠释了"信息化教学让历史教育既有深度更有温度"。
作为新教师,需更主动探索技术工具与学科特性的结合点,同时关注中职生认知特点,将语言能力训练嵌入真实职业情境,让课堂成为“有用、有趣、有魂”的成长阶梯。
李海茹老师
李海茹老师在田莉主任主持的思政教研会上,教师们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主题展开同课异构教学展示。历史溯源法带学生穿越时空感悟精神传承,社会热点分析法让抽象概念落地生根,成长经历分享法则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研讨环节教师们热烈讨论,提出角色扮演、多媒体融合、小组研讨等创新建议,充分展现了思政教育的多元路径。
这场教研活动不仅为"三个精神"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范本,更彰显了思政教师团队深耕课堂、协同育人的专业追求。
四天的沉浸式学习,唐山一职专十位青年教师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的教学一线收获满满。从课堂创新到技能实践,每位老师都带着职教人的热忱深耕细作。期待他们将先进经验化为育人力量,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